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38820546306376794&wfr=spider&for=pc"
藝術與文學報發布時間:07-1211:11優質原創作者蘋果前首席設計師喬尼·艾夫(Jony Ive)并不是一個最偉大的藝術家,他甚至可能不是一名真正的藝術家,但如果就像畫家喬治亞·奧基夫所說的那樣,以寧靜的作品來反映她周圍的世界,藝術家就是以一種美麗的方式填補空間的人,那么他或許就是過去25年最有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一),喬尼·艾夫擴大了消費者和企業對什麼應該是美麗的期望如果說你能在生活的任何地方看到喬尼·艾夫對你的影響,那還遠不夠,即使在你看不到它的地方,他對你的影響依然存在。大量的現代設計,從捷藍機艙的頭頂燈光到凱美瑞的防白癡控制系統等,這些看起來就像是他的作品的復制品。即使是藤麻理惠引領的崇尚簡約的整理潮流,也能在喬尼·艾夫的作品中找到一些相通之處。與任何單一產品相比,喬尼·艾夫最大的遺產可能是擴大了消費者和企業對“什麼應該是美麗”的期望,比如他一直將耳機的曲線或插頭的周長視為是藝術品必備的元素之一。大衛·霍克尼的作品喬尼·艾夫對美術本身的影響也非常大。近年來,英國藝術家大衛·霍克尼最引人注目的一些作品被潦草地寫在了iPad的屏幕上。在這種新的媒介中,霍克尼的色彩似乎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成熟,線條也更大膽,更有趣。簡而言之,喬尼·艾夫就像手套一樣適合霍克尼創作的任何內容。(二),喬尼·艾夫大部分時間都在專注設計說來真的很奇怪,這位領導蘋果設計20年之久、其作品銷量遠超10億本、幾乎贏得了該領域所有重大獎項的喬尼·艾夫一直是一名被忽視的天才。但是當你考慮到他在打造世界上最知名的品牌美學中所扮演的角色時,你就會發現他對視覺文化的貢獻是多么地巨大。喬尼·艾夫上個月,他宣布在從蘋果退休后開始自己的設計公司,有一些記者這樣寫道:“如果在大街上問一些人,在他們心目中最著名的工業設計師是誰,很多人一定會在第一時間里說出喬尼·艾夫的名字。”因為他是這個領域里最著名的在世人士,而這個領域里的名人卻少得出奇。喬尼·艾夫的偶像、德國的優秀師設計大師迪特爾拉姆斯和他一樣,并非同樣一直走在公眾的視野中。拉姆斯設計出來的產品的目的是幫助消費者追求自己的目標時而不感到困惑。這似乎也適用于所有的優秀設計師的理念。喬尼·艾夫從來都不喜歡公開演講,他在蘋果公司的大部分時間里都在專注設計,而蘋果公司的掌門人的人氣一直蓋過了他的風頭。(三),喬尼·艾夫和史蒂夫喬布斯按照蘋果的形象重塑視覺文化在討論蘋果從上世紀90年代末到本世紀初的產品線時,人們很容易把功勞歸于史蒂夫喬布斯。然而,iPod、iPhone、MacBook等都是喬布斯和喬尼·艾夫緊密合作的成果。喬尼·艾夫當時提出了大量的創意,并對其他許多創意進行了微調。2011年出版的喬布斯傳記的作者沃爾特·艾薩克森說,喬布斯和喬尼·艾夫有一種“心心相印”的感覺。喬布斯本人則更嚴肅地說:“如果我在蘋果有一個精神伴侶,那就是喬尼·艾夫。”1997年,喬布斯重返蘋果公司時,喬尼·艾夫幾乎已經完成了iMac的設計。從艾薩克森的傳記中,我們還知道喬尼·艾夫為后來的iMac設計了優雅的“頸部”模型,他還根據上世紀50年代拉姆斯的產品設計了第一代iPod的點擊輪和粗大曲線。MacBook的外殼是典型的喬尼·艾夫式的發明,由鋁材料制成,質地像古老的石頭,粗糙而光滑,復雜而簡單。包豪斯風格關于包豪斯風格對蘋果產品的影響,人們寫了很多文章,部分原因是喬布斯和喬尼·艾夫從未錯過將蘋果和包豪斯聯系起來的機會。他們都是包豪斯建筑大師密斯·凡德羅的忠實信奉者,一直信奉“少即是多”的口頭禪,但他們也從更廣泛的風格中汲取了靈感。如果說iMac幾乎像孩子一樣天真爛漫,那么iPhone則傳達了一種超凡脫俗的神秘感,讓人想起了另一位害羞的完美主義者斯坦利庫布里克在《2001太空漫游》中賦予它生命的那塊巨石。(四),喬尼·艾夫離開蘋果,是通向藝術之路的另一種嘗試喬尼·艾夫本人在科幻小說和電影藝術中給中的影響力是毋庸置疑的,從《黑鏡》到《銀翼殺手2049》,再到《圓圈》等,這些藝術作品中總是充斥著灰白色的金屬和夜光屏等。 如果這些電影能說明什麼問題的話,那就是人們對喬尼·艾夫的設計感到有些不好意思。也許原因很簡單,就像任何真正流行的款式一樣,“蘋果外觀”已經成為了一個犧牲品,因為無數的仿冒品讓它變得更便宜和更流行。或許蘋果公司的使命以及與之相伴喬尼·艾夫設計不再像喬布斯時代所表現的那樣充滿了大膽的烏托邦色彩,但好的設計不僅是低調地,而且應該是持久和環保地。所以,當一個公司的商業模式要依賴于客戶購買幾年后就要換掉的產品時,你很難對這些設計中的信仰一直保持忠誠。所以,喬尼·艾夫離開蘋果可能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有些人對他能堅持這么久感到驚訝,因為他已經面臨著很少有藝術家有機會面對的問題,比如——當你已經重塑了世界的面貌,你如何繼續創作?當設計界正等著看你下一步做什麼事情時,你將如何保持低調?所以,他的離開,正是通向藝術之路的另一種嘗試。
關鍵字標籤:MBIS奇創形象策略:台北平面設計公司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