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緻彌月禮盒>-彌月油飯,喜餅禮盒,訂婚禮盒,彌月送禮
    彌月送禮   彌月油飯   彌月禮盒   彌月禮盒推薦   彌月禮盒試吃   喜餅禮盒   訂婚禮盒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 沂水縣推行公益公墓和補償金,村民一次白事可省6000

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news.iqilu.com/shandong/shandonggedi/20170531/3564462.shtml"

5月10日起,在臨沂市沂水縣,凡具有當地戶籍、在當地去世的居民所涉及遺體運輸、火化、骨灰盒等基本喪葬費用全免,還可以免費安葬到公益性公墓內。省內的新泰市青云社區,曾在2014年推出過同樣的舉措。相較而言,沂水縣惠及面更廣,在國內鮮有同級行政區域推行此舉。投入2000萬減負至少4800萬5月10日,沂水縣沂城街道東關街83歲的高中美老人去世,殯儀館免除了火化等費用,還提供了免費的骨灰盒,這筆費用以前大約需要1200元。在此前一天,沂水縣出臺惠葬政策,縣財政撥付2000萬元,當地居民去世后包括墓地在內的基本喪葬費由政府承擔。沂水縣財政撥付的2000萬元,其中1000萬元用于支撐殯儀館運轉,此后還將每年撥付1000萬元;另1000萬元是一次性的追加資金預算,以獎代補給驗收合格的各個公益性公墓,確保已建成的公益性公墓能免費提供給村民,在建的能保證工程進度和質量。早在2013年,沂水縣就根據上級有關通知精神,鼓勵各鄉鎮利用非耕地修建公益性公墓,并陸續撥付了部分扶持資金。但受制于鄉鎮經濟實力不一等因素,各個公墓的建設起步不一,截至今年5月中旬,該縣已有62個公益性公墓建成或在建。規劃面積達50畝的縣級公益性公墓,也已完成規劃選址和地上附著物清理。到7月初,目前在建的鄉鎮一級公益性公墓將全部完工。“最少能省6000元。”今年67歲的李寶森是沂水縣許家湖鎮南小堯村村民,會木工的他年輕時經常給老年村民打棺材。據其介紹,按照當地傳統,村民步入老年之后就開始給自己準備墓穴和壽材。一個墓穴大約3米見方,深度接近兩米,15層紅磚鋪底,四壁也用紅磚壘砌、水泥填縫,再用水泥預制板蓋頂。建墓穴的人工和建材費最少需要2800元,最便宜的楊樹板棺材也得2000元,再加上到殯儀館必須花的1200元,有了免費公墓后,這6000元實打實地省下了。按照沂水縣殯儀館的統計,當地每年去世居民數量在8000人左右。據上述數字計算,沂水縣財政投入的2000萬元惠葬扶持資金,至少能為死者親屬減少4800萬元的喪葬負擔。如果擴展到隨之去除的扎紙彩、流水席等大操大辦耗費,這2000萬元換來的減負額度將會過億元。沂水縣縣委書記薛峰算過幾筆賬,其中推行免費的公益性公墓,可比原先節約90%的墓穴占地。除此之外,資源賬,僅棺木一項,就可節約木材1萬立方米;環保賬,可集中引導摒棄放鞭炮、扎堆焚燒冥幣等不文明祭祀行為,空氣質量將進一步提升;安全賬,可消除上墳燒紙引發的火災隱患。2000萬元換來的不僅是為群眾減負,還產生多方面社會效益,這賬怎么算都值。公益性公墓一畝地可安葬400人“縣里出臺的惠葬政策,特別是公墓免費,就像門把手,抓住了打開移風易俗之門的有效途徑。”沂水縣許家湖鎮黨委書記劉健銘說,移風易俗是基層工作的重點也是難點,喪葬改革更是難上加難。數千年遺留下來的喪葬陋習在部分人心里根深蒂固,圈地占墳、大操大辦、攀比成風,如果不改,就連保住耕地紅線都要受影響,更談不上移風易俗。走訪沂水縣多個村莊,記者了解到,這些村子原先的公墓大多規劃于上世紀70年代,已無空地可用。近些年逝者的墳墓大多修建在自家耕地內,有的以家族聚集,有的零散安置,分布在村莊四周,一座墳墓的占地面積接近10平方米。如果算上墳墓之間的間隔,一畝地也就能容納20多座。而新建成的公益性公墓,一畝地能安葬400人。沂水縣地處沂蒙山腹地,山地和丘陵地帶占縣域面積的62.5%,雖然人均1.5畝的耕地面積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但受土地瘠薄、易受干旱影響,農作物產量并不穩定,私自修墳建墓對耕地的蠶食日趨影響著農業發展。除此之外,隨著經濟發展,沂水縣城的建設腳步也在加快,城郊失地農民的范圍如漣漪般向外擴展。沂水縣有一處經營性的墓地,墓穴的均價在1萬元左右。這1萬元對失地農民和縣城內經濟條件較差的居民來說,是一筆不小的負擔。免費的公益性公墓,避免了出現“死不起”的窘境。“連棺材都不用準備了,誰還在意扎紙彩這些花里胡哨的東西。”沂水縣沂城街道解家官莊村村民武傳勝今年75歲,早在十多年前就花5000多元給自己修好了墳,還買了厚達20厘米的梧桐木棺材。在他看來,以后人沒了都要葬進公墓,身后事最看重的修墳、打棺材都可以省去,其他一些講排場、花錢較多的環節都可以不要,兒女要孝順、講體面,父母在世時好好照顧就行。南小堯村黨支部書記李洪生說,個別子女在父母生前斤斤計較,怕花錢、怕受累,等父母去世時又想用喪事大操大辦來彌補自己的過錯,感覺這樣做就是孝順。人都沒了,花再多的錢老人也享受不到。現在提倡厚養薄葬,身后事全免費了,那些不孝子女沒了后悔的機會,想花錢表孝心只能趁老人在世。公墓建成后沒人再提前修墳南小堯村的公益性公墓建成于2016年5月份。公墓占地10.5畝,一期建成了155個雙人墓穴。這些墓穴依次整齊排列,每個墓穴上方栽植著一米多高的柏樹,下方是橫臥在地的大理石墓碑。每排墓穴之間都鋪設有地磚通道,在公墓入口處還開辟了停車場。惠葬政策出臺后,這處公墓還將分期擴建,成為周圍8個村子共同使用的公益性公墓。有附近的村民順路或者特意趕過來察看,有村民說這種檔次的墓地像是公園,以前只在電視上見過。葬在公墓,比東一個西一個亂葬在野地、上起墳來圍著村子滿處跑強多了。這處公墓的建設源于征地遷墳。去年該村西側一片土地被一家工廠征用,其中有數十座墳墓需要遷移,村里以此為契機修建了公墓。加上從附近一座金礦危險區遷移來的墳墓,一共有105座墓穴投入使用。然而時至今日,除了這遷移來的105座墳墓,被村民認為像公園的公墓,還沒有其他逝者葬在這里。“公墓已經建成,被大伙普遍認可還得有個過程,我感覺壓力不大。”南小堯村黨支部書記李洪生說,近一年內有兩三位老人相繼去世,因為他們早在多年前就修了墳、買了棺材,有的還是在前幾年老伴去世時就已經準備好了雙穴,等著葬在一起。縣里要求不能一刀切,也得考慮他們的生前意愿以及親屬態度,就沒強制他們葬入公墓。但自從公墓建成后,村里已經沒有人再提前修墳、買棺材,辦喪事的儀式也越來越簡化,說明大家已經認可公益公墓,風俗習慣也正走向開明。解家官莊的公墓比南小堯村的早建成半年多,已經有6名逝者入園安葬。2015年底公墓建成時,村委會干部做了好一通說服工作,才讓前兩名逝者在此安葬。他們同樣都早已修好墳、買了棺材,親屬希望不要浪費了這些投入,同時也想讓逝者跟祖先葬在一起。“反復做親屬的工作,他們最終理解了,其中一家還把散葬在村外的先人墳墓遷到了公墓內,村里也給這兩家都補償了2000元錢。”解家官莊村會計武玉進說,第3個安葬進公墓的是他母親,作為村委會成員、黨員,他得帶個頭,母親去世后他沒提任何條件,主動將母親葬進了公墓。隨后的第4名逝者,是老村支書的母親,也沒提任何條件。后面兩位逝者的親屬曾經感覺公墓是免費的,老人去世后自己沒花錢,抹不開面子,但看到已經有人帶了頭,順其自然地選擇了公墓。(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高祥邱明通訊員田寶宗)

關鍵字標籤:靈骨塔位